您现在阅读的是
零零文学城www.00wxc.com提供的《大国日化1981》20-30(第28/30页)
渔也问了他:“你想干什么?我这里有两条路,一个是采购一个是销售。采购是总体采购, 将这一圈盘活, 一个是销售, 但去了也不能立刻当店长,先当店员,我按着店长培养你, 两个月时间,干得好转正。”
这两活其实现在看不出好坏。
采购在后世是香饽饽,但现在可不一样,周渔是门市部,是个体户,而进货的厂家都是国企,人家地位高,多少年卖东西都是别人求着,个体户想跟人家打交道不容易。
至于销售,则是考验个人能力了,就算是一样的货源,一样的选址,不同的人销售量也不一样。
王建根本没犹豫:“我想干销售,我愿意干这活,我觉得买得多我就高兴,我就愿意琢磨这个。”
这事儿就定了。
王建家离着城北近,周渔将他分到了城北店。
这样一来,就剩下城东店还没店长,周渔回了村就去了老村长家,这会儿老村长正在院子里坐着抽旱烟呢,瞧见周渔还以为她问蘑菇的事儿:“第一茬的蘑菇已经出头了,再过两天就能采摘,张继东他们都跟铁路定好了车皮,棉胎也运过来了。”
周渔点点头,“您老操心我放心。”她随后问:“月书姨呢?”
老村长顿时警觉:“你找她干啥?”
周渔故作不知老村长的态度:“我城东店还缺个人,月书姨也愿意帮忙,我跟她说说,让她这两天去店里先了解一下。”
“不行!”老村长直接敲了敲烟杆,拒绝了,“你再找个人吧!”
“您觉得还有谁合适,给我推荐一个呗。”
老村长一下子就卡了壳,这满村子的人都动起来了,但说真的,农村人有泼辣的,可大部分都是一辈子老老实实种地干活,连市里都没去过,怎么去卖货?
而梅树村那几个能折腾的,早就跟着林巧慧去卖菜崭露头角了,哪里找得到新人。
他没有理由,居然一言堂:“我说不行就不行。”
周渔都乐了:“我还以为您是个开明的人,没想到,您居然这么顽固,四爷爷,你不就是担心别人说你以权谋私吗?”
老村长被说中了心思,哼了一声:“干什么事都得有牺牲,我掌管着这么大的一个村,身不正如何能管理大家。”
“我不认同。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防范于未然的做法,就是一刀切——我管着村里,为了大家都满意,甭管儿女有本事没本事,就在家窝着,太不顾虑别人了。”
“您还是亲爹吗?为了自己牺牲家里人。您觉得是不是特伟大,但我看来,反而是你不信任我们。”
“一是不信任自己,不信任自己的眼光,也不信任自己的能力。二是不信任自己的儿女,你自己的孩子你都不放心吗。三是不信任我们梅村村的村民,怕他们到时候指责您。最后是不信任我,怕我以后反悔。”
老村长都被周渔说的愣了,倒是秦月书本身在屋子里坐着,这会儿也走到了廊下来,趁机表明心意:“爸你放心,周渔看上我让我过去,也是当店员,干得好才能提副店长,才能转正。工资大头都是提成,我要是干不好,卖不出去东西,我就回来,绝不赖着。”
老村长没吭声,周渔软了声音:“您什么样,我什么样,村里人什么样,月书姨什么样,以后谁也不好说,可现在,您得承认大家都是一条心的。那就干啊。别为了避免以后的事儿挡了咱们现在的路,那不是因噎废食吗?再说现在走不出去,以后也就没有以后了,这会儿闯就是了。”
这还能怎么说,老村长叹一声:“要是不行,立刻回来!”
秦月书连忙高高应了。
这算是五家店都有了店长或者培养的苗子,如今货源也搞定了,周渔就将开业的日子,定在了1月25号,腊月二十。
这天是个周日,外加离着小年还有几天,正是采办年货的时间,是大家消费能力最高的时候。
第二天是周四,订货会就结束了,这天下午所有人员都会陆续离开南州,好在周渔提前完成了任务,不需要再去一趟。
周渔需要做的是去拉回货物,这个她已经想好了人选——严华!
前几天坐拖拉机的时候,她就问过严浩,他哥哥严华的卡车什么时候回来,正好可以雇佣他拉货。
车刚买回来就有生意,严浩自然高兴,“已经买好了,在路上呢,后天就到了。”
今天严浩来接他们,周渔又问了问具体时间,准备让严华后天就跑一趟,提前将货拉回来。
为了最近看店方便,周渔直接包了机(拖拉机),严浩今天的任务是送她和订好的十四位销售员去了市区——这两天装修已经差不多了,她们得熟悉店面,打扫卫生,最重要的是发传单。
对的,这种门市部可谓是前所未有,装修的时候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,好多人都问:“怎么批发个蘑菇还要个门市部?”
这就说明这个名字带来的局限性了。
但这是没办法的事儿,毕竟从蔬菜公司拿到的是卖蘑菇的特许权,她不可能随便更改。
来问的人毕竟是少数,他们纵然给他们讲明白了:“我们这里不止有蘑菇,还有调料瓶,各种糕点饮料饼干,都不需要券就能买。”更多的人是不知道的。
再说了,周渔他们这么介绍,对方也不一定信,用老太太们的话说:“你们说啥呢,咋能什么都有?听着跟供销社似的。就算是供销社,好多东西也都卖光了,买不上的。”
所以周渔想了想,做传单。
这在后世简直是司空见惯,别说大超市了,小超市开业也要发点的,可现在这却是独一份。
周渔专门找了黎雪,晚报有自己的印刷厂,负责南州晚报和日报的印刷,不过人家是不接受外单的,好在行业内都是相通的,她辗转给周渔介绍了南州印刷厂的一个印务,接了这个单子。
周渔的印刷也简单的很,没有后世那么精美,就是用普通的纸张,照片也不是现场拍摄的,而是用的南州晚报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照片——就是周渔上南州晚报那张照片的拍摄者,上次他就说自己爱拍美食,周渔记住了。
他们先去的市中店,印务潘成已经等在那里,后面就是已经印好的五千张传单,瞧见周渔他就说:“都在这儿了,分成了五份,你看看行不行?”
周渔就抽了几张出来,分给其他人看看。
传单就是A4纸那么大,当头一句话,字体硕大:买东西送鸡蛋!
后面则是糕点饼干鸡蛋酱油醋等产品的照片,都不大,却保证让采买的主力老太太老头们都看清楚——他们大多不认字,而这些东西介绍的时候,很难一次性说齐全,这也是周渔必须要加图片的原因。
当然,放的最大的则是开业时间,地点和促销规则:购物满五毛送一个鸡蛋。
要知道,如今一斤鸡蛋六毛二,合着一个鸡蛋最少五分钱,这就是打九折呢!更何况,周渔太知道老太太爱领鸡蛋这事儿了——她上大学勤工俭学的时候,被老太太挤倒过!
瞧着这张传单,一群人都有点瞠目结舌,秦月书真是觉得想不到:“还能这么干?”
张小翠倒是好一些,她可跟着周渔去过吴县,见过周渔推销蘑菇的操作,不过也是挺惊讶的:“你是怎么想的呀,别的不说,一听送鸡蛋,我肯定来。”
周渔就知道鸡蛋大法好。
王建也兴奋起来,他就是爱销售,怎么可能不知道,这东西的吸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【请收藏
零.零.文.学.城 00wxc.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